关于中医治病的方式和观点,可以说是百家争鸣,有人说中医是阴阳五行,肝属木,心属火等,也有人说中医是玄学,摸摸脉、看看舌头,就能知道身体哪里不舒服,开的方子细看平平无奇,怎么吃了还真能把病治好呢?就觉得很难通俗的去理解。
其实,中医的这些特征,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医是灵活的。你可以将它看成一座山,春夏秋冬、前后左右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象。而且这座山的内部,一直在不断焕发新生机。
但是,中医的灵活,既是特色,也是对医者的考验。
面对复杂的疾病时,人的心理往往渴望确定性,容易陷入"套方治病"的思维。很多医者为迎合这种心理需求,或囿于自身医术,将复杂多变的证候简化为固定公式,导致辨证僵化、疗效不佳。
《医学源流论》里讲:“用药如用兵,机变无穷”。因此,一个好的中医,既要精通经典,深谙医理,又要具备临床悟性,灵活变通。做到面对疾病时,能够因证施治、突破常规,这才真正展现出中医的智慧与生命力。
展开剩余59%今年已经70岁的副主任中医师张幼玲,就是这一观念的践行者。他擅长男科、肝肾疾病的诊疗,干了大半辈子,心血都倾注在此。
突破常规思维解顽症
前几个月,张幼玲的诊室里就来了一个这样的病人,病症是睾丸肿胀,病程迁延,前后看了好几个医生,西药中药都吃过,但没有见到理想的疗效。
面对这个棘手的病例,张幼玲仔细询问、细究病案,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。
此前多位中医多从"血瘀证"论治,沿用常规活血化瘀之法,很明显未能奏效。张幼玲指出:"病人久治不愈,已非单纯血瘀,而是痰瘀胶结、顽疾固着之证。若仅活血而不配合软坚散结,无法撼动病根。”
在用药上,张幼玲也不拘泥于常规思路,而是大胆用毒性药,以毒攻邪。
他遵循“毒药非猛不可祛顽疾,然须慎之又慎”的原则,从小剂量入手,观察患者的耐药性,而后根据舌脉变化,逐步调整药力,慢慢实现精准祛邪。
果然,经过数月精心调治,患者睾丸肿痛显著消退,体质也未因毒性药受损,实现了"邪去而正不伤"的治疗目标。
张幼玲指出,特殊病症要特殊对待,久治不愈之症,往往病机复杂,要敢于跳出固定框架,灵活应对,才可能破解顽疾的困局。
发布于:广东省
